3月7日晚,下班回到家中,未满四岁的儿子一脸喜色,拉我蹲下后,悄悄跟我说:“妈妈,我有礼物送给你,是老师教我做的。”在我的期待中,儿子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“包”,塑料纸做的“包”身,上面贴有吹塑纸剪出的红色、绿叶和小草,还有一根不长的、用毛线做的用来挂在肩上的“肩带”。收到儿子的礼物、这份心意很开心。
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,我和儿子在电视中观看到一则“家”(FAMILY=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)的公益广告,儿子问我那是什么。在广告再次播放时,我按照图像播出的先后顺序,给儿子解释说:“宝宝很小的时候,爸爸妈妈都很爱他,把他抱在怀里;宝宝后来长大了,就开始调皮了,惹爸爸妈妈生气了;再后来爸爸妈妈变老了,下雨的时候,宝宝伸出双手为爸爸妈妈遮风挡雨,爸爸妈妈累了的时候,就可以靠在宝宝的身边。”我还正想着这样对这则公益广告解说是否妥当时,儿子说“妈妈,我以后长大了,也要像这样保护你。”一边说一边做出像广告中的“I”字母伸出双臂的姿势。我不知道这是儿子的早熟?还是爱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已经开始萌芽?总之我收到这份“礼物”真是又惊又喜。
儿子的礼物让我非常开心、非常欣慰,不在于它的价值,而在于这份心意。我在为人母亲的同时,也在为人子女。我在反思自己,有多久没有给父母打电话了?有多久没有给他们送礼物了?他们期待的,不正也是这份心意吗?只有做了父母,才更体会到父母的心意。现在再回头读一读朱自清的《背影》,才能真正体会到父爱如山。
由于工作、生活等各方面原因,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很多都不能长期和父母住在一起,让父母成为了“空巢老人”。而每次回家,他们总是说:“你们年轻人忙你们的,别担心我们,我们有吃有喝的,过得好好的!”可他们越是这样说,越是感到不安,父母现在缺的不是物质的,而是精神食粮。
古人云:“百善孝为先。”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更是一种“反哺”。如果不能长期与父母同住,如果不能经常回去看望,一个电话、一句问候也会给父母带去心灵的慰籍,让父母也经常收到我们这些做子女的“礼物”。
|